南京施行见义勇为基金会专项奖励办法
89 2025-04-05 16:37:59
董万红的军人生涯 虽然离开部队好多年,但这段美好的芳华并未因时光而褪色。
会上,徐工集团、浙江泰隆银行、美团网等企业负责人做了重点发言。王民表示,徐工将坚定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并行推进,和供应商、配套商等中小企业打造成为同盟军,构筑全球供应链,实现共进退。
但面对惨烈的竞争调整,我们骄傲不得,轻视不得,高傲不得,麻痹不得,一定要心无旁骛做好自己、干好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2009年2月21日,江苏徐州,李克强同志在王民陪同下考察调研徐工集团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了中国装配制造展。此次座谈会结束后,王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徐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今天已经达到了历史最好时期,我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当听到老工人张忠岐说到目前工厂生产形势很好,加班超过去年同期,工人收入也进一步增加,大家生产积极性都很高的时候,李克强高兴表示,你们的感受是最直观的,说明徐工当前发展得很好,很有希望,很有信心,很有凝聚力。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制造业的唯一代表,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已是第二次应邀参加座谈会。
据中国政府网7月16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听完后,李克强总理称赞,徐工集团在巴西做得很好,你们要争取更好。其实现在天上飞的飞机还是空客和波音的,还不是我们国家的919。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国机集团优秀青年代表们的青春感悟。工作中要想保持一个好状态,首先你得热爱你的工作,我确实喜欢我的工作,有挑战,能创新,并且有一个好的团队,好的工作氛围。比如为实现C919飞机主起落架系列锻件国产化,我们足足花了7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难免会迷茫,甚至动摇过,我也曾问自己,花这么长时间去干一件不知道最终结果的事,到底值不值得?当然,最终,我选择了继续坚持,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进步,我认为应该会有成功的一天。
这些年,让大压机服务好大飞机一直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我希望继续能为这个使命和担当作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五四青年节前,曾在与北大师生座谈中讲道,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后来我们又有了孩子,现在孩子慢慢大了,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上也是爱人操心的多,我也在努力的多去陪陪他们。我始终相信,有爱的家庭,对工作也是有帮助的,二者相辅相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有梦可追、有梦能追的时代,我觉得很幸福。项目建设前后历时约四年。
在这里,我从技术员做起,一步步到负责一个项目组、负责整个部门的工作。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顺利验收和交付,受到了业主的高度好评。【受访者】中国二重万航模锻有限公司项目主管 罗恒军(左一) 合肥通用院院长助理 郑传经【音频原文】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所从事的工作?罗:大家好,我是罗恒军。十几年来,正是这个想法一直鞭策我继续努力,没有动摇。
我毕业那年,刚好赶上C919大飞机、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这两个国之重器项目相继上马,我很庆幸能有机会参与这两个国家重大项目,因此也很珍惜这个机会,觉得这给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好平台。郑:还记得2008年的时候,我爱人刚刚怀孕,但当时我作为项目组负责人,有个研发中心的项目群建设也刚刚开始。
这为我们部门积累了经验,使企业实验中心业务及集中冷源业务成了后续部门业务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此,和广大国机集团青年员工分享、学习。
记者: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打算和计划?罗:在工作上,我会持续对标国际一流,提升技术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打造世界知名的航空模锻件制造基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知道我在造919飞机,因此每次看见天上有飞机飞过时,他们都会指着飞机说,那是爸爸造的919。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技术研发难免会遇到许多难点和瓶颈,常常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解决。但爱人始终支持我,理解我。记者:繁忙的工作中,是否对家庭感觉有所亏欠?罗:这种亏欠肯定是有点。记者:作为80后,二位在工作中是否有过迷茫和动摇?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坚守?罗:工作中当然有过迷茫。
传、帮、带在我们通用院是个传统,各级领导和技术专家都十分注重对青年的培养,这让我很感动,也更增加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成为这个团队的合格一员。但我相信,919飞机迟早会腾飞在我们国家的蓝天上。
郑:我是从农村上的大学,老实说刚开始对到院里的工作其实并不十分明白,大学时的学习内容很难一下子就用到工作中去,我就去多听、多看、多想、多学。尽管也会遭遇迷茫和困难,但总体来说,我还是享受这种状态的,也愿意为之奋斗。
郑:大家好,我是郑传经,我2002年大学毕业后到合肥通用院制冷环境所工作。记者:郑工,您30岁就开始担任部门负责人,成为全院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当时是不是压力很大?郑:2012年初,我有机会主持部门的全面工作,虽然当时市场竞争很激烈,压力也很大,但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有这个能力。
合肥通用院是多专业综合性的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是通用机械行业中在压力容器、流体机械领域研发实力最强的单位。这是因为我们的团队虽然很年轻,不到30岁,但我们一直是一个能吃苦、能战斗的团结集体。一直以来,国机青年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五四精神,投身祖国建设,促进行业发展。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正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部门实现了全面开花,全年累计签订合同近2亿元,大幅超额完成了年初的目标责任制。
记者:罗工,您毕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来二重万航公司工作?罗: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我们学校扎根西部,培养的学生主要就是面向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而二重万航的企业文化是万众一心、航空报国,应该说,两者之间都是有着爱国、报国 的共同基因。
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如今,已经成长起来的我也成为了老师傅中的一员,我要像当年带我的师傅一样,毫无保留带好新人,将这一传统传承下去,履行好我们这一代的职责和使命。
主要负责C919大飞机、先进战机用关键航空模锻件国产化和自主保障研制工作。我在外出差前后连续近半年,爱人一人在家操劳,后来孩子流产了,我很自责。在生活上,我想多读几本书,多写几首诗,多陪陪家人。目前是合肥通用院的院长助理,协助领导分管民品经营以及安全生产工作。
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里,我会尽量抽出时间来陪我的两个儿子。郑:未来,我将围绕主要负责的经营创收和管理等中心工作,恪尽职守,积极抢抓机遇和应对挑战,努力完成经营创收指标。
我们合肥通用院有在技术高地上构筑学术高峰、在优秀团队中产生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且极其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和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各类平台。我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国二重万航公司工作,一直到现在,一直从事技术研发工作。
天道酬勤,坚持也给了我美好的回报:国产大飞机主起落架系列产品的全部成功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广西同岁的柳工,已走过60载春秋,正朝着下一个甲子奋力迈进。